7月2日,漢壽縣毓德鋪鎮永固教學點,王小蘭老師在幫一年級的孩子們分析數學試題。
  本報記者 田超 攝
  本報記者 左丹 陳惠芳
  通訊員 徐遠芳
  “同學們,今天起,就放暑假了。放假後,外出玩耍要特別註意安全……”7月2日上午,在漢壽縣毓德鋪鎮永固村教學點,49歲的王小蘭正在上這個學期的最後一堂課。
  窗外是挺拔的樟樹和學校的操場,操場正前方立著一根旗桿,旗桿上懸掛著一面鮮艷的國旗。窗內10個一年級的孩子坐成3排,認真地聽王小蘭講課。
  這裡,只有王小蘭一名教師。王小蘭身兼數職,是教師,也是廚師、保育員、工友。
  中午時分,校園安靜下來。王小蘭帶記者來到她的辦公室。桌上放著一個盤子,盤子內有10個水杯。每個水杯杯身上,都貼著寫有學生名字的小紙片。
  王小蘭說,這是她給孩子們準備的飲用水。貼上名字後,找起來方便,用起來衛生。
  為了給孩子們燒水,每天天剛亮,王小蘭就從家裡走到學校,從井中抽水,燒水。接著,拿起掃帚將整個校園打掃一遍。她家裡離學校有3公里。要過一條小橋,走一段田埂,爬一道山坡。
  “打掃校園,清潔了,還可以收集很多樟樹葉子,用來做午飯的燃料。孩子們都在學校吃午飯。”王小蘭說。
  在學校的廚房,記者看到廚房側門外堆滿了樟樹葉子。樟樹葉子不夠用時,王小蘭就要愛人砍些柴火送來。
  打掃完校園,孩子們陸續到了學校。如果是星期一,上課前,王小蘭會帶著10個孩子舉行升旗儀式。10個孩子整齊地排在她身旁。沒有音樂伴奏,王小蘭清唱著國歌,用手拉著繩索升上國旗。
  “一間教室,也是教室。一面國旗,也要升起。”王小蘭說。
  上世紀90年代末,永固小學曾經非常熱鬧。這裡的8間教室,坐滿了來自周圍3個村的200多名學生。後來,學齡兒童減少,學校佈局調整,生源銳減,教師外調。10多年過去了。現在,只剩下王小蘭一名教師、10個學生。
  王小蘭說:“只要還有一個孩子,我就不會離開。”
  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上午,王小蘭非常忙碌。雖只有她一個人,但語文、數學、音樂、美術、體育的課程都開滿了。到了第3節課課間休息,王小蘭用電飯煲給孩子們煮好飯。
  第4節課下課後,王小蘭馬上跑進廚房生火炒菜。菜是前一天放學後王小蘭買的,肉是在家已經做好了的,不到半小時,10個孩子的飯菜就做好了。
  孩子們吃完飯休息時,王小蘭在廚房裡給他們洗碗,打掃衛生。遇到生病的孩子,王小蘭還要仔細閱讀家長送來的藥品說明書,給孩子喂藥。
  “他們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。愛就是最好的教育。”王小蘭的父親也是一位教師,退休了。父親囑咐她“用良心教書”。王小蘭一直銘刻在心。
  上完下午2節課,3時15分,放學了。王小蘭領著10個孩子給校園落鎖。有家長接的,她送到家長手中。沒有家長接的,王小蘭就牽著孩子,一個一個送回家。然後,買些第二天學校午餐的菜,往家中趕。
  記者跟著王小蘭,來到了她的家。她的家坐落在半山腰,整潔乾凈。她來不及休息,趕緊照料因病不能生活自理、睡在床上的兒子。
  “兒子今年26歲了。小時候得了小兒麻痹症,四處求醫,不見半點好轉。家裡沒有錢,也耽誤了。白天,我在學校,他就由奶奶招呼。”
  夜晚的鄉村,晚風習習。把生活料理妥當後,王小蘭開始坐在燈下備課。  (原標題:一個人,一段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w58nwuo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