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她留著一頭短髮,性格開朗,喜歡徒步、打球和跑步,自稱是“女漢子”。
  她專長於出生缺陷防治與產前診斷、遺傳與代謝醫學、地中海貧血防控等多個醫學領域。
  她是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的重點科技人才、產前診斷與出生缺陷防治科主任,第十六屆“廣東青年五四獎章”個人獎的獲得者尹愛華。
  近年,尹愛華下鄉聯繫基層近120多次,足跡遍佈省內,主持完成了約5萬份標本血紅蛋白電泳檢測和地貧基因診斷,10年來共診斷重型地貧2000例,為社會減輕經濟負擔約20億元。
  ●南方日報記者 曹斯
  實習生 李秋嫻 白晨暉
  通訊員 朱穎賢 林惠芳
  尹愛華,原本是臨床醫生。1996年7月,尹愛華從安徽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,從事了兩年的臨床工作。後來,她到中山醫科大學深造,攻讀碩士、博士學位,從事基因診斷方面的研究。2003年,她以優異的成績通過錄用考試,來到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前診斷中心工作。
  為什麼要從臨床轉做基因檢測呢?“因為基因檢測能讓更多病人受益,它面對的是一個群體。”尹愛華說。
  廣東出生缺陷預防需求大
  “在廣東,出生缺陷預防需求尤其突出,每年約有120萬—150萬嬰兒出生,具有出生缺陷的嬰兒約占2%—3%。”她認為,出生缺陷防控是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環節。
  經過努力,她帶領團隊成功研製出簡單易操作、準確率高的出生缺陷基因篩查檢測芯片,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。這種檢測芯片已通過5萬餘份標本的臨床驗證,與基因測序方法的符合率高達100%。
  其中,地中海貧血(下稱“地貧”)防控是出生缺陷預防的重點項目。這是一種高發於廣東地區的遺傳性血液疾病。該病的重型患者需要定期輸血和祛鐵治療才能維持生命,每位重型地貧患者每年的醫療費用高達10萬元,這給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。
  2012年4月到6月間,為了進行全省地貧防控情況的摸底,尹愛華走訪了全省21個地級市。據介紹,就在這一兩年內,尹愛華下鄉聯繫基層近120多次,足跡遍佈省內,主持完成了約5萬份標本血紅蛋白電泳檢測和地貧基因診斷;10年內,她和她的團隊診斷重型地貧2000例,為社會減輕經濟負擔約20億元。
  這些數據看似簡單,背後卻凝聚著辛勤的付出。尹愛華說:“政府投入了,我們就要交出滿意的答卷。我們需要瞭解老百姓的需求,也需要瞭解醫療機構的情況。”
  “尹愛華是盡心盡責的醫者”
  尹愛華的同事這麼評價她:“面對工作時,她總是無所畏懼迎難而上。面對患者時,她是盡心盡責的醫者。”
  曾有一對來自陽江市偏遠農村的夫婦,兩人均為地貧輕型患者,為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,他們來到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咨詢求助。這對夫婦的第一胎是重度地貧患兒,因得不到規範治療,5歲時夭折了。第二胎仍然是重度地貧患兒,每月要花費數千元輸血與祛鐵治療來維持生命,但.3歲時也夭折了,如今這個家庭已一貧如洗。第三次懷孕結果到底如何?夫婦倆忐忑不安。
  瞭解情況後,尹愛華馬上為遠道而來的患者加班加點,使用新技術把獲取地貧基因診斷報告時間從7天縮短至兩天。沒想到,診斷結果顯示,胎兒仍為重型地貧,醫學上要求終止妊娠。此時,尹愛華耐心地給夫婦倆解釋。最後,兩人雖感遺憾,仍聽了尹愛華的勸告。她的耐心也讓這個家庭心懷感激。
  “工作再忙也要陪家人”
  尹愛華自稱是“女漢子”,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,在生活中,她是個好妻子、好媽媽。在接受專訪時,她常談到“平衡”問題。儘管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工作上,但她仍儘量抽空陪伴家人,閑暇下來會給丈夫和孩子做上滿滿一桌的飯菜,周末盡可能帶12歲的兒子出去玩。
  尹愛華說,她家飯桌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:“吃飯的時候,不談學習,不聊工作。”一家三口吃上一頓香噴噴的住家飯,對她而言,是最溫馨美好的時光了。  (原標題:健康新生命的守護天使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w58nwuo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